English

投资教育,相当于买到本世纪最后一只原始股

1999-08-16 来源:光明日报 华雪 我有话说

问:6月下旬,欧亚农业(600672)再一次对其资产进行了调整,以2亿元的投入,直接介入到教育产业的发展中。这开启了上市公司投资教育产业的先河。请问,将教育产业注入股份公司,这意味着欧亚农业的股东要在教育产业上获取收益,而且是不薄的收益,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误区,认为其它产业是可以赚钱的,但教育产业是不可以赚钱的,这是大错而特错的。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世界各国年均教育社会收益率和个人收益率,初等教育分别为25.1%和16.7%,中等教育分别为13.5%和16.3%,高等教育分别为11.3%和17.5%,远高于长期储蓄的利率,也高于其他金融投资的年收益率。

在我国,教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认为,教育将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现在投资教育,相当于买到本世纪最后一只原始股。

问:这个比喻非常生动。据我所知,你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投资上亿元搞教育产业的民营企业家,你一手创办的广东英豪学校,被公认为中国私立学校的杰出代表,在教育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同时,在投资上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请简单介绍一下好吗?

答:准确地讲,英豪学校是“教育储蓄金”办学的一个成功典范。我不过是率先提出这一办学构想并率先付诸实践罢了。当时,1993年4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刚刚颁布实施。乘此东风,我用12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再投入教育储蓄金运作,仅仅半年,一所占地200多亩可容纳1200名寄宿生,建筑雄伟的现代化学校拔地而起,一年后,学校发展为占地500多亩,能容纳3000学生,被誉为“中国建筑界的奇迹”,“中国教育界的神话”。学校创办6年以来,所投入的教育储蓄金已全部收回。经评估,英豪学校净资产在6.5亿元以上。学校现已改为收费制,在目前低通胀的经济环境下,每年投资收益相当可观。这充分说明了投资教育具有高回报、长期稳定的特征。

问:本次欧亚农业控股子公司从化市英豪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受让广东英豪学校部分资产合作办学,将为欧亚农业带来什么?

答:英豪发展按学校学杂费收入总额的20%提取资金回报及拥有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优先拥有与英豪学校今后在教育产业方面拓展的权力。英豪学校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民办学校之一,学校位于广东省从化市新温泉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三的全寄宿制学校,学校现有在校生2600人。该校向学生每年收取的学杂生活费从幼儿园的3.8万元到高中学生的5.5万元,构成学校的主要收入来源。英豪发展投入2亿元后,可获取该收入的20%,其收益是十分稳定而可观的。学校学生容量3800人,并计划至2001年使在校生人数达到此规模。

问:目前英豪学校还有什么发展打算吗?

答:英豪学校自创办以来,以其优良的教学质量、优美的环境在海内外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成为国内民办学校中的佼佼者。目前,学校有意进一步扩张,包括并购省内其它民办学校和在全国重点城市新设立民办学校,满足目前全社会日益高涨的对高层次教育的要求。此次优先条款赋予欧亚农业参与这一扩张过程的机会。本次公司在教育产业的投入是进行资产再重组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战略性选择。

问:还是回到教育产业的投资上来。英豪学校的成功已经说明了你对教育产业投资的前瞻性,为何要在此时把欧亚农业介入到教育产业上来?

答:江泽民总书记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民族的振兴,国家的昌盛,需要一个崭新和庞大的教育产业的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关于当前经济工作的部署中,把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正式列入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提出:在切实保证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阶段、职业和大学教育等非义务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教育事业。并指出这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有眼光的企业和企业家如果能抓住机遇,发展教育产业,对企业的创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之所以要把欧亚农业介入到教育产业上来,就是想借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东风,利用上市公司的各种优势,积极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产业化。欧亚农业作为上市公司介入教育产业是全国首家,除了公司重组后的结构性调整需求外,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家、金融家投资到教育这只本世纪最后的原始股上来,并获取最大收益。

问:我曾参观过英豪学校,说实话,那优美的环境、全新的建筑、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活泼可爱的学生,使我万分感慨。我多想时光倒流,能有机会在这样的学校从零开始!

也许是穷惯了的原因,一提起学校,我们总会想到山区希望小学那低矮、简陋的教室,贫困儿童对物质和精神都充满渴望的眼睛。也确实,许多贫困的学生最终依靠知识和进取摆脱了贫困。这使我有些疑虑,在过于优越的环境里,是否孩子就不会刻苦学习了呢?

答:这又是一个误区!

实际上,这涉及到一个经济结构问题。经济是开放的,教育就不能封闭,经济的多元化,要求教育必须多样化。

人在少年时,贫困也许是一笔财富,它可以激励人奋发向上,因此贫困的山区可以飞出金凤凰。但要起码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并要付出超常的艰辛。反过来,人在少年时,家境优越也是一笔财富,就看这笔财富是否投入到该少年的教育上来。

随着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部分人迫切需求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人们发现,在普通学校,往往家庭条件太优越的孩子,学习成绩反而不理想,是孩子笨吗?是孩子不刻苦吗?是家长忙于挣钱疏于管理吗?这都不是根本原因,其潜在的原因是:由于其家庭条件优越,孩子被相对孤立了,他(或她)找不到奋进的起点。现在,让这样的孩子集中起来,给他们创造比普通学校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处于同一竞争起点,他们很快会像普通学生一样参与竞争,成长起来。英豪学校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多次获得广州市的第一名或一等奖,电脑、绘画、体育、航模也在国内外各项科技和艺术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就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我说,教育产业为什么有广阔的市场,是由于其经济结构决定的,只要经济允许,为什么不让你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呢?

对私立学校教学质量的怀疑是没有根据的。因为私立学校是完全市场化的,你做得不好,自然没有学生来。英豪学校建校6年来,学生从最初的不足800人到现在的2600多人就说明了一切。

在国外,像著名的哈佛大学,英国的费德斯学院等都是私立学校,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好几位总统都毕业于私立学校。

问:我有些接受你的观点了。朱(钅容)基总理说:加快发展教育,既可以减缓升学压力,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又可以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还可以减缓目前的就业压力。

答:正是这样!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表明:人类经济活动是从社会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发展起来的,随后发展了享受性的行业,如传统的服务业、旅游业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发展性的产业必将大幅度发展。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势必成为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有活力的朝阳产业。德国的一份研究报告提出,21世纪的最大产业是教育。

问:有一种说法,70年代,群众缺的是日常生活用品;80年代,群众缺的是高档家用电器;90年代,群众缺的是好学校和大学的学位。这也映证了你看好21世纪教育产业的观点。请问,我国目前教育需求现状如何?

答:我国从幼儿园到大学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有2.3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五分之一,加上各类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人数,总的学生人数将近3亿人。据估计全国教育的总支出为2000亿元左右,按学生人均为800元左右,其中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为1000多亿元,占中央、省(市、区)和县(市)的财政支出比例大致为15%、20%和30%左右,是各级政府最大的一项财政开支项目。因此,教育是具有巨大需求、巨大投资潜力的朝阳产业。家长舍得每小时花近百元请家庭教师辅导孩子,花几万元送子女入公立重点学校或好的私立学校,花数十万元送子女出国留学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广东省1993年以来兴起的教育储备金办学,吸纳了100多亿元的社会资金,办起了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民办学校。

问:目前发展教育产业潜力如何?

答:教育是计划经济遗留的一支原始股,其潜在的价值,有待挖掘。一是优质的公立学校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高等学校的适龄人口毛入学率偏低,成为最热门的卖方市场。二是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收费仅是成本的10%左右,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仅是办学成本的20%左右。三是全国城镇居民的教育消费仅占家庭日常收入的5.8%,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8%的比例尚有差距。而全国居民的存款总额已达6万亿元。发展教育产业,鼓励居民的教育消费,为子女做更大的教育投入,这方面的潜力是很大的。四是全国基础教育民办学校占整个教育的比例不足1%,高等教育的民办学校比例更小,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过半是私立大学,10%左右是私立中小学形成较大的反差。因此,增加家庭的教育支出,发展民间教育产业的潜力和空间是巨大的。

问:投资是要讲回报的,依你看投资收益如何?

答:教育投资不但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而且对家长个人来讲,孩子的成材将给家庭带来多方收益。

教育产业具有长期、稳定的回报。美国哈佛大学结余了近百亿美元的教育基金,日本的民间教育产业相当发达,教育广告随处可见。人脑和电脑是现代社会的两大支柱。西方发达国家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脑”,开发电脑,推进信息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成为经济长期增长的秘诀。同时,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把招收外国留学生,扩大教育出口,作为重要的出口创汇措施。我国的几万所社会力量办学校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起来的,教育资产已超过千亿元。据我个人测算,广东办得好的高收费民办学校的投资收益率均在16%以上,数亿元校产的投资回收期在8—13年,好的学校盈余均在千万元以上,不但创造了教育的奇迹,而且创造了经济的奇迹。最近,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及其下属机构为高校学生和民办学校提供了教育消费信贷,显示了金融企业介入教育的战略眼光和教育产业的投资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